4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題為“三組故事,看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活力——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專題研討班見聞”的報道。報道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備受鼓舞。近日來自全國各地的80余名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在參加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共同舉辦的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專題研討班時,講述了有關創新、信心和責任的鮮活故事,展現出民營經濟充滿創新創造活力。
新希望的故事作為案例之一,展現出了民營企業富而思源、富而思進,踐行社會責任。報道講述了1994年,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聯合其他9位民營企業家發起光彩事業,帶動廣大民營企業為鄉村發展作貢獻,并一直堅持到現在,一做就是30多年。
報道還提及劉永好講述的一個故事: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山多溫差大,適宜種植花椒,于是光彩事業就幫助當地種花椒樹。但花椒種多了,銷售又成了問題,于是新希望就組織開展花椒深加工,帶動當地的農民創業,做成燒椒醬、火鍋底料等,深受年輕人喜愛,一個單品就銷售了上億份。
以下為新希望案例內容節選:
富而思源與富而思進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故事
“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滿懷創業和報國激情,不斷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國情懷,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弘揚企業家精神,專心致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堅定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研討班上被頻頻提及。
新時代的民營企業家,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履行好社會責任,做到義利并舉,富而思源、富而思進?
“之所以叫‘光彩’,就是因為我們認為做民營企業是光彩的,民營企業家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參與扶貧事業更是光彩的。”研討班第一天,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就分享了自己參與光彩事業的故事。
1994年,劉永好聯合9位民營企業家發起光彩事業,帶動廣大民營企業為鄉村發展作貢獻。沒想到一做就是30多年。
劉永好講了一個故事: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山多溫差大,適宜種植花椒,于是光彩事業就幫助當地種花椒樹。但花椒種多了,銷售又成了問題,于是公司就組織開展花椒深加工,帶動當地的農民創業,做成燒椒醬、火鍋底料等,深受年輕人喜愛,一個單品就銷售了上億份。
“我們企業誕生在鄉村,發展在鄉村。正是依靠鄉村,我們發展成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更有責任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劉永好說,“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推動共同富裕與社會進步,是民營企業的責任所在。”